8月27日,清华大学和清云智通共同牵头主导的团体标准《离网制氢灵活消纳与柔性化工系统技术开发规范》(T/CECA-G 0310-2024)已正式实施。该标准详细规定了离网制氢灵活消纳与柔性化工系统设计、系统运行技术要求及评价方法,旨在通过提供具体的技术规范,指导柔性化工系统的设计与制造,并通过技术标准化手段促进氢能产业的优化发展和氢能产业链的强化。
标准建设意义重大
在能源结构转型和低碳经济发展的全球背景下,可再生能源的规模正在逐步扩大。然而,由于可再生能源电力的波动性、间歇性和不确定性,其消纳面临重大挑战。利用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取“绿氢”,并进一步将其转化为氨、醇等能源载体化学品,可以有效缓解绿氢消纳的局限性,拓展新能源消纳的渠道与方法,助力化工行业深度脱碳,实现电力与化工行业“双赢”。
本标准的发布,为离网制氢灵活消纳的柔性化工系统涉及的技术开发提供了关键性的参考依据,确保技术成果能有效适应风光可再生能源的不确定特性,提升离网制氢柔性化工系统的安全水平、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性。此外,该标准为提升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技术标准化水平提供了标准化参考和专业技术支持,从化工设计的基本原则、系统运行技术设计和开发过程、系统一体化控制等多个方面提供指导,旨在开发出经济、安全、高效的可再生能源制氢和柔性化工系统。
高标准 严要求 实用导向
本标准以氢能产业规范有序高质量发展要求为核心,遵循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等政府部门文件的指导精神,广泛吸纳了各优秀试点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产业相关方的宝贵意见,为能源化工行业在离网制氢灵活消纳与柔性化工系统技术建设方面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依据。
优秀的参编单位是标准高质量编制的基础,该标准由清华大学、清云智通、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及四川大学等核心单位共同起草,汇聚了成达、华陆等国内顶尖设计院、中能建、中煤、京能等国央企、北大、华东理工、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等高校院所、隆基绿能、厚普、海德氢能等科技企业和国际氢能中心等行业机构共同参与编制。
为确保标准的高质量编制,依据中国节能协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本标准历经立项、草拟、意见征集、行业专家研讨会、标准审查会等多个环节的严格程序,确保编制组准确把握“标准”研究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和方向,科学、有序的开展“标准”编制的各阶段工作。
✦
•
✦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标准规范重点技术指引
离网电力部分
新能源出力多时域预测技术
离网电力供需平衡技术
离网电力系统调峰调频技术
离网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要求
电解制氢部分
电解制氢系统控制技术
电解制氢本质运行安全技术
储氢系统动态监测与能量优化控制
柔性化工部分
多工况柔性化工控制参数自整定技术
柔性化工在线调度优化决策技术
柔性化工生产实时优化技术
柔性工艺生产实时监测故障分析与处理技术
全流程控制系统要求
安全性 协同性 可靠性